艺术市场再多的独立行情也没能提升市场的信心,市场维持“L型”的持续在2018年已经坐实。直到目前,人们期待的市场高点并没有来,市场规模也没有较快增加,艺术品市场整体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吸收和消化这种过度预期对市场发展的偏离驱动,这也是一个惯性作用下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但好在湖南文物总店举办的第21届文博会在2019年的新年伊始打响了开门红,作为新一年全国第一场文物交易博览会,他们逆势而行,不仅是往届中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且聚齐了全国30多家国有文物商店参展,总成交额达到3.7亿元,比去年春季文博会增长了0.2亿元。
新年首场文博会的成交总额能比去年有所增长,对开年的市场或多或少算是利好的消息,即便在这次文博会之前,有很多商家质疑时间太早、天气太冷、市场太差,但火爆的人气和真金白银的成交还是让寒冷太久的市场兴奋了一把。
现在比以前更容易买到高性价比的东西
“不仅是文博会,只要有市场的地方就会有好差之分,文博会有的商家卖得很好,有的卖得不行,甚至也有可能个别没有开张的。”湖南文物总店总经理郭学仁坦言:“首先还是要看拿出来的东西好不好,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市场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大,好的东西还是供不应求,但凡老一点的东西、精品一点的都还是有买家需要的。”郭学仁认为,卖得好不好不能一味的责怪大环境,要么藏品高大上,够精品,要么接地气,跟得上普通老百姓对艺术收藏的要求,不能“高不成低不就”,“毕竟这些年老百姓对艺术收藏的知识不断扩充,鉴赏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对藏品的要求也会高一些”。
正如郭学仁所言,工艺、材质、题材都很好的小精品市场并不乏买家,文物不可再生,数量有限,市场的需求确实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现在的行情之下,相对以前更容易买到好而精又性价比高的艺术品。
文博会中的文物商店就是个例子。这次全国30多家国有文物商店齐聚长沙,在今年3.7亿的总成交中,其中文物商店更是引人关注,相比之前各地文物商店的藏品更加受到大众的追捧。郭学仁透露,湖南文物总店拿出近千件藏品都被一扫而光,“都是库房的老东西,而且价格定得很低,性价比非常高,有的小东西四五百块钱,别人买了立马转手就能赚。”记者从上海文物商店了解到,文博会期间被围得密不透风的他们一共成交近百万,成交率达到7成。
“好货不怕巷子深,文物商店老库存的东西不存在真假争议,而且品质有保证,价格也低,所以每一届都备受欢迎,买到就是赚到”。郭学仁告诉记者,不仅对市场而言,文物商店的品牌力和影响力效应具显,对筹办文博会来说,文物商店一样是市场信任的根基。
十年,21场文博会,累计总成交40亿元
“全国文物商店的举办文博会要比社会举办的文博会人气旺,湖南文博会基于‘文物商店’的主办,相比之下自然会比个人举办的大小型文物交流会不管从名气还是社会反响层面都要大很多。”除此之外,从创建湖南文博会到现在做到全国文物交流的风向标,除了依托“文物商店”本身,更离不开主理人的用心,“虽然不是全国文博会资历最深的,但我们一直很用心的在做这件事,将文博会当成品牌不断地在打造,我们一直在各种媒体包括自媒体上不断发声,将湖南文博会推广出去,无论从组织活动还是客人接待,我们都用心的希望前来的客人受到尊重和重视”。
十年不短,但十年对于一个品牌从创建到变成一张全国文物市场的名片,从无到有的十年却不算长。十年,21场文博会,累计总成交40亿元,带动湖南旅游、餐饮、住宿等周边经济近240亿元。作为湖南文博会的创建者和主理人,郭学仁谦虚地否定这是“由弱变强”的十年,而是正在“由弱转强”过程,如何让湖南文博会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影响更广,是仍需一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