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桂林)2018长沙春拍|方寸乾坤——印章专题
2018-06-29 11:18
【摘要】 

印章是印、信、玺、章、押等总称,一般把汉代为主的汉印叫做古玺印,把明清以后文人自己雕刻的叫做印章,由于是文人操刀,逐渐形成了篆刻艺术。然而,由于篆刻艺术欣赏难度较大,艺术价值又未能受到重视,独立完善的收藏市场尚未形成,因此印章收藏的未来任重道远。

但纵观近两年来的拍卖市场,印章收藏市场正在从北上广一线城市逐步辐射开来。在北京古天一2016年秋拍中,经清末民国大收藏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收藏的一件清代田黄印章经过多轮竞拍,以 1500万元落槌,加佣金总成交价为1725万元。

其实,在拍卖市场上,西泠印社、北京匡时、福建东南等一些老牌拍卖行很早就在国内开创了篆刻印章的拍卖专场。作为一个新的市场板块,荣宝斋(桂林)也将此带入长沙,在7月15日即将于豪廷举槌的长沙春拍中,征集到近50余件印章藏品。除了玉印、寿山石以外,还不乏“石中之王”田黄的印章、篆刻之王何震的名章以及谭延闿等湖湘名人的名章。

收藏界耀眼的明星——田黄印章

俗语有言,“黄金易得,田黄难求。”自古藏家每得一块田黄都视其为绝世珍宝,爱不释手。田黄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溪边的水田中,因石色多泛黄色,故得其名。产量稀少的田黄当属寿山石中的极品,被誉有“石中之王”之美称。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不菲。

田黄印章昂贵而稀有。常呈微透明的质地,而石中隐含着状如萝卜丝的纹理、表层经常出现的红色筋络,也都成为田黄鉴赏中独特的亮点,所谓“温、润、细、腻、凝、结”六德,田黄全备。

此次荣宝斋(桂林)长沙春拍中,征集到了数方田黄印章,皆古朴端正,素雅温润。

铣纪审定 3*2.5*2cm

年代:清末民初

质地:田黄


篆刻之王何震名章

此次春拍中,还有一方篆刻之王何震的寿山石印章,印文“读古人书”更是具有不一般的意味。

何 震(约1541-1606)何震是晚明一位极有名的篆刻家。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婺源人。婺源旧属徽州,故何震的流派也称徽派、新安派。何震与文彭的关系亦师亦友,他常住南京,与文彭交往,请教篆刻,他的印有受文彭影响的一面,但更多地是表现出个人的特色。

何震的作品篆法工稳,笔画线条统一和谐,为汉印风貌,印面布白新颖独特,刀法的运用上已娴熟地把握了刀与石的性能,冲刀直入,极其猛利,间以切刀,爽利劲挺。

此印充分体现了何震的基本刀法特征,即用刀轻浅,每一线条以往复数刀完成,但起收笔处不作明显的修饰,使笔画具有锋颖显露的效果。此印的另一特点是布局开张,篆法沉着,一洗先前印坛甜俗做作之气。何震的刻款采用单刀切刻为主,辅以部分双刀作为补充。单刀切刻的刻款技法,成为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风气。 

当时书画篆刻家李流芳评价何震的篆刻作品,“各体无所不备,而各有所本复,能标韵于刀笔之外,称卓然矣”。何震的篆刻成就,在于创新,能“法古而不泥古”,一变当时篆刻风貌,异军突起,称雄印坛,影响深远。

何雪渔 明(何震) 7.2*3.8*3.5cm

印文:读古人书

边款:嘉清庚申秋八月篆 雪渔

质地:寿山石


历史文化名人名章

此外,这次春拍中还不乏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印章,比如谭延闿的民国水晶瑞兽印,以及他的私印,赵恒惕的翠玉私印等等,都将于7月15日一一亮相于长沙豪廷三楼的宴会厅中。

谭延闿 6.3*2.1*3cm

年代:民国

质地:水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