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与“一带一路”文化论坛 专家们高屋建瓴 精彩纷呈
2019-10-29 17:35
【摘要】 

10月26日,在2019湖南金秋文物博览会上,文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唐代长沙窑与“一带一路”文化。

张浦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

诗文入器,中西融合,古瓷多彩,万紫千红

中国古代彩瓷从六朝出现,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高潮,第一个高潮就是湖南的长沙窑。长沙窑的瓷器是古代彩绘瓷中的精品,长沙窑在中国瓷器走向世界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长沙窑有两个鲜明特色:一、诗文是长沙窑的特色,唐诗宋词都被制入瓷器。更有趣的是,长沙窑的出土瓷器中还有不少写着阿拉伯文的瓷器,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二、会做生意是长沙窑的另一个特点。在“黑石号”沉船出土的长沙窑瓷器上,有的瓷碗写有“湖南道草市石诸孟子有名樊家记”,说明产品来自长沙窑,带有广告语言的性质。

翟健民(香港翟氏投资有限公司创办人、著名古陶瓷鉴赏家)

情到深处,必为之计深远

1998年“黑石号”上发现了5万多件长沙窑,这个新闻震惊了业界。在长沙瓷器中,不仅有花鸟、草虫、诗画类的中国传统题材和纹样,还有许多西域文化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开放的心态。

长沙窑也是唐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长沙窑是最早使用釉下彩绘的窑厂之一,为此后釉下彩绘技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唐代长沙窑、巩县窑,到宋代磁州窑、吉州窑,金代红绿彩,再到元代以后景德镇青花瓷、釉里红,及至明清形成以釉下彩、釉上彩、釉上釉下结合彩为主的彩绘装饰,可以说长沙窑是一个源头。

王春城(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著名古陶瓷鉴赏专家)

文化自信,文创求新,奋勇争先,打响品牌

早期有一个概念到现在仍然流传:长沙窑似乎是为了出口而应运而生的。可以这么说,正是长沙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让它成功地走向了世界。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其文字装饰的运用特别值得一提。将中国诗词装饰在瓷器上,让外国人认识中国字。这不仅给外国人带来美的享受,更是中国国力的体现。强大的经济实力背后显示了中国强大的文化自信。此外,长沙窑包容多种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长沙窑在美学上审美的一个重大突破。长沙窑的精神在于它能够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才能拥抱未来。而从将长沙窑精神落地到文创产业这点来说,文创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奋勇争先,才能打响品牌。

李建毛(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长沙窑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虚怀若谷、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长沙窑才能站上时代巅峰。长沙窑瓷器将印度佛教文化、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中的元素为我所用,汇中西文化于一器。永不停止的创新思维,是长沙窑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将文书画用于瓷器装饰是长沙窑的最大创新。此外,刻画加彩、剪纸贴花、铜红釉的运用,也是其独到创新;强烈的市场意识,贴近生活的设计,是长沙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长沙窑不仅追求价廉,也追求物美,在设计上也注重实用,在品牌营销上更是独树一帜。我们应从长沙窑的成功经验中提炼其精神,这是当今干事创业所需的特质。

吴跃坚(著名长沙窑瓷器收藏家、长沙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长沙窑是唐朝盛世的象征

在千年沉船黑石号中,发现了5万多件产自长沙窑的瓷器。再加上流散的长沙窑瓷器,我们可以预见至少还有6万多件长沙窑瓷器文物存世。这么大数量的瓷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工业才能进步,才能引进西方的文化,产出西方需要瓷器。这6万万多件瓷器见证了唐朝发达的经济、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是唐朝盛世的写照。长沙窑出现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友情链接